您的位置: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>文明校园>详细内容

讲好党史故事引导青年大学生学史增信

来源: 作者:吕洋洋 点击数: 发布时间:2021-07-16

     信仰、信念、信心,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,一百年来,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,以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大无畏气概,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。在这一进程中,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。这些故事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、体现着党的优良作风、彰显着信仰信念信心的力量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要讲好党的故事、革命的故事、根据地的故事、英雄和烈士的故事,加强革命传统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,把红色基因传承好,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。”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,思想独立性、差异性、多变性明显增强。创新方式方法、手段载体,让党史故事“活”起来、“亮”起来、“火”起来,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真正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、共产主义的信仰,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,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  善用情景再现法,让党史故事“活”起来

  从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来看,人最容易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节产生深刻印象。情景再现法就是通过还原历史细节,包括历史事件中的人物、地点、场景、情节等,从而不断触发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情感。党史故事连接着过去与将来、理想与现实、信仰与信念。党史故事中的领袖人物、英雄英烈、先进模范、历史文物等,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,借助各种教学手段还原历史场景,让党史故事“活”起来,有助于触动大学生的心灵,留下深刻的烙印。

  首先,资料收集须全面。讲好党史故事,需要收集相关资料,力求更多、更全,进行多方考证,条分缕析,切忌泛泛而谈,向青年学子真正讲清楚党的辉煌成就、艰辛历程、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。如果只勾勒出历史的大致轮廓,没有丰富的细节和情景作支撑,鹦鹉学舌,照本宣科,必然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。其次,语言表达讲技巧。在讲述党史故事时,语言不但要准确严密,而且要力求生动形象,根据党史故事的类型、情节、氛围以及青年学子的心理反应,合理把握语速、声音和节奏,通过情趣盎然、抑扬顿挫、起伏跌宕的语言艺术,把大学生带进党史故事的世界。第三,手段载体求新颖。通过组织大学生拍微视频、微电影和演话剧等喜闻乐见的方式,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。例如,在翻拍《建党伟业》《建军大业》《建国大业》等经典影视作品的片段过程中,引导青年大学生们主动学习和研究历史资料,激发主动学习、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的兴趣与动力。

  巧用情感熏陶法,让党史故事“亮”起来

  “真者,精诚之至也,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。”情感是人类共通的精神纽带。情感熏陶法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情感教育目的,教育者通过时机的把控、氛围的设计、方法的选择等,挖掘和释放教育内容中的情感元素,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操,从而达到升华思想、精神洗礼、提高境界的目的。教师在讲述党史故事时,想从情感上感染、打动学生,就要巧用情感熏陶法,用坚定的信念、真挚的感情、巧妙的方法,引导大学生与故事同喜同乐、同忧同悲,从而达到身临其境、潜移默化的效果。

  首先,讲信仰的人必须真正有信仰。真情实感是装不出来、扮不出来的,真信才会有真情,真实的情感甚至比华丽的词藻、优美的课件、先进的教学技术更重要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让真正有信仰的人讲信仰。有信仰的人信念如磐、意志如山,往往善于讲信仰。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,肩负着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,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。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定理想信念,把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扎入灵魂深处。其次,善于讲好党史中的人物故事。回望历史,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视死如归、赴汤蹈火,释放着凝聚人心、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。有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”的夏明翰,有“死里逃生唯斗争,铁窗难锁钢铁心”的王若飞,有“宁可少活二十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王进喜,等等。一个个人物故事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。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,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,心中充满着对先辈先烈的尊重与敬意,在讲解党史人物故事时,要投入真情实感,把先辈先烈和英雄模范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,声情并茂地传递给学生。第三,准确把握情感熏陶的时机和火候。情感的传递一般会发生在故事的高潮,过早、过晚、过多、过少发挥,都达不到预期效果,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反感。信仰信念信心往往建立在内心认同的基础上,学史增信应是水到渠成的过程,而不是口号式、抽象化的生硬说教。

  妙用讨论互动法,让党史故事“火”起来

  “度之往事,验之来事,参之平素,可则决之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、说服人。讨论互动法是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在认知习惯、思维方式、学习方法上的变化和差异,摒弃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,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和良性互动,通过抛出问题、讨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让受教育者在深入思考和思想碰撞中领悟深刻道理。妙用讨论互动法,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由点及面、由浅入深,深切感悟故事背后的崇高信仰和精神力量,彰显党史故事的深度、厚度和温度。

  一方面,从疑问入手,拉直问号。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,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。近年来,一些敌对势力打着“还原历史真相”“重新评价历史”的口号,通过歪曲史实、移花接木、抹黑英雄等方式,企图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、丑化中国共产党的形象、阻挠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,不可避免地给青年学子带来思想上的困惑。思政课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思想上的困惑点和疑问点,直面一些大学生在重大历史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,通过精心设置问题、引导深入讨论、给予正面解答,达到澄清谬误、明辨是非、拉直问号的作用。另一方面,从诉求切题,回应关切。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、观念多元,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,而且在民主、法治、公平、正义、安全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。思政课教师应聚焦青年大学生的关心关切,引导他们通过具体、深入、全面的纵向和横向比较,充分展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、发生的历史性变革,用客观的事实、具体的案例、生动的素材,充分证明我们党兑现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”的承诺,提高理论穿透力和现实解释力,使莘莘学子进一步增强信仰、信念、信心。(吕洋洋 作者单位: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)

   来源:广西日报  2021-07-06

×

用户登录